摘要:近年網上兩個熱門翻譯事件把復譯話題再次推向前臺,讓我們不得不深思復譯的根源。翻譯語境時空距離觀,可視為闡釋復譯現象的科學途徑。翻譯語境在整體上可看作是由自然時空、社會時空、語言時空、心理時空這四維構成的多層次球體形態。每個譯本都有其特定的翻譯語境,而每位譯者對翻譯語境時空的體驗各有差異,為源本構建的翻譯語境也因此各不相同。翻譯多樣性正是源于翻譯語境時空差異性。不同譯本的差異從類型上看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:1)自然時空體驗差異導致概念意義構建之異;2)社會時空體驗差異導致人際意義構建之異;3)語言時空體驗差異導致語篇意義構建之異。心理時空體驗貫穿在翻譯語境構建的全過程。
1.引言
自美國人類學家Shaw(1987,1988)提出“翻譯語境”(translation context)概念以來,研究者對翻譯語境的研究雖在20世紀90年代形成熱潮,但對“翻譯語境”的整體認識仍屬萌芽階段。西方不乏對語境與翻譯關系的討論(Hatim & Mason 1990;Bell 1991;Nida 1993,2001;Hatim 1997;House 2006;Baker 2006a,b;Melby & Foster 2010),卻少有人沿用“翻譯語境”概念,對語境與翻譯關系的探討也缺乏新意。國內多有學者使用“翻譯語境”概念并對其進行探討(程永生2001;李運興2007,2010;彭利元2008a,b,c),但對于翻譯語境對翻譯的具體影響模式仍缺乏深入研究。
“語境是與語言使用有關的很多學科(包括翻譯研究的中心概念”(House 2006:338)。本文就近年網絡熱門翻譯事件的內在根源進行探討,挖掘翻譯多樣性與翻譯語境時空差異的內在關聯,以深化對復譯的本質認識。
2.翻譯的多樣性
譯者不同,時代不同,地域、國度不同,譯文就會不同。近兩年網上瘋傳一首短詩You say that you love rain的各種漢譯本,有普通版、文藝版、詩經版、離騷版、七言絕句版、七言律詩版等幾十個版本,甚至還有吳語版、女漢子版。在為中文之美贊嘆時,也無不感嘆譯文的千變萬化、豐富多彩。原文及部分譯文如下①:
ST:You say that you love rain,
but you open your umbrella when it rains.
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sun,
but you find a shadow spot when the sun shines.
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wind,
but you close your windows when wind blows.
This is why I am afraid,
because you say that you love me too.
TT1:普通版
你說你喜歡雨,但是下雨的時候你卻撐開了傘;
你說你喜歡陽光,但當陽光播撒的時候,你卻躲在陰涼之地;
你說你喜歡風,但清風撲面的時候,你卻關上了窗戶。
你說你也愛我,而我卻為此煩擾。
TT2:文藝版
你說煙雨微芒,蘭亭遠望;
后來輕攬婆娑,深遮霓裳。
你說春光爛漫,綠袖紅香;
后來內掩西樓,靜立卿旁。
你說軟風輕拂,醉臥思量;
后來緊掩門窗,漫帳成殤。
你說情絲柔腸,如何相忘;
我卻眼波微轉,兀自成霜。
TT3:詩經版
子言慕雨,啟傘避之。
子言好陽,尋蔭拒之。
子言喜風,闔戶離之。
子言偕老,吾所畏之。
TT4:離騷版
君樂雨兮啟傘枝,
君樂晝兮林蔽日,
君樂風兮欄帳起,
君樂吾兮吾心噬。
TT5:五言律詩版
戀雨偏打傘,愛陽卻遮涼。
風來掩窗扉,葉公驚龍王。
片言只語短,相思繾綣長。
郎君說愛我,不敢細思量。
TT6:七言絕句版
戀雨卻怕繡衣濕,喜日偏向樹下倚。
欲風總把綺窗關,叫奴如何心付伊。
TT7:七言律詩版
江南三月雨微茫,羅傘疊煙濕幽香。
夏日微醺正可人,卻傍佳木趁蔭涼。
霜風清和更初霽,輕蹙蛾眉鎖朱窗。
憐卿一片相思意,猶恐流年拆鴛鴦。
TT8:吳語版
弄剛歡喜落雨,落雨了么搞布洋塞;
歡喜塔漾么又譜捏色;
歡喜西剝風么又要丫起來;
弄剛歡喜唔么,搓色唔霉頭。
五年前,另一翻譯事件同樣受到熱炒。2011年10月24日李開復在微博發布英漢對照版史蒂夫·喬布斯(Steve Jobs)寫給妻子勞倫·鮑威爾(Laurene Powell)的情書We didn’t know much about each other twenty years ago,其譯文迅速遭到網友痛批。各路發燒友紛紛發布各自改譯本,有白話版、文言版、方言版②,等等,引發千萬網友熱議瘋轉。
此類網絡復譯事件的出現,把E.Nida或英若誠所說的“譯作壽命50年”(鄭海凌2003)大幅縮短為數月乃至數日。網絡的發達和網絡發表的極大自由,讓讀者能迅疾貢獻并接觸到豐富多彩的各種譯文;而網絡的熱炒,再次把本已成常識的翻譯多樣性問題推向前臺,迫使我們深思相關的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,比如,這千變萬化、豐富多彩的不同譯文究竟有何差異?這些差異是由什么因素決定的?是否存在不變的共核?存在哪些共核?這些共核又是由什么因素決定的?翻譯多樣性是否意味著翻譯“忠實論”的徹底瓦解?“翻譯語境時空距離觀”(彭利元2008a)似可為這些問題提供合理解釋。限于篇幅,本文僅就前兩個問題——即譯文差異性的根源及差異性的表現——做一深入探討,為譯文差異性的分析和研究提供一個可資參考的視角。